古诗文大全

形式:
杂剧 文言文
  • 青玉案·与朱景参会北岭

    西风挟雨声翻浪。恰洗尽、黄茅瘴。老惯人间齐得丧。千岩高卧,五湖归棹,替却凌烟像。
    故人小驻平戎帐,白羽腰间气何壮。我老渔樵君将相。小槽红酒,晚香丹荔,记取蛮江上。

  • 书悲

    今日我复悲,坚卧脚踏壁。
    古来共一死,何至尔寂寂!
    秋风两京道,上有胡马迹。
    和戎壮士废,忧国清泪滴。
    关河入指顾,忠义勇推激。
    常恐埋山丘,不得委锋镝。
    立功老无期,建议贱非职。
    赖有墨成池,淋漓豁胸臆。

  • 山南行

    我行山南已三日,如绳大路东西出。
    平川沃野望不尽,麦陇青青桑郁郁。
    地近函秦气俗豪,秋千蹴踘分朋曹;苜蓿连云马蹄健,杨柳夹道车声高。
    古来历历兴亡处,举目山川尚如故;将军坛上冷云低,丞相祠前春日暮。
    国家四纪失中原,师出江淮未易吞;会看金鼓从天下,却用关中作本根。

  • 春早得雨

    稻陂方渴雨,蚕箔却忧寒。
    更有难知处,朱门惜牡丹。

  •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

    腊月风和意已春,时因散策过吾邻。
    草烟漠漠柴门里,牛迹重重野水滨。
    多病所须唯药物,差科未动是闲人。
    今朝佛粥更相馈,更觉江村节物新。

  • 时雨

    时雨及芒种,四野皆插秧。
    家家麦饭美,处处菱歌长。
    老我成惰农,永日付竹床。
    衰发短不栉,爱此一雨凉。
    庭木集奇声,架藤发幽香。
    莺衣湿不去,劝我持一觞。
    即今幸无事,际海皆农桑。
    野老固不穷,击壤歌虞唐。

  • 北望

    北望中原泪满巾,黄旗空想渡河津。
    丈夫穷死由来事,要是江南有此人!

  • 太平花

    扶床踉蹡出京华,头白车书未一家。
    宵旰至今劳圣主,泪痕空对太平花。

  • 柳林酒家小楼

    桃花如烧酒如油,缓辔郊原当出游。
    微倦放教成午梦,宿酲留得伴春愁。
    远途始悟乾坤大,晚节偏惊岁月遒。
    记取清明果州路,半天高柳小青楼。

  • 春雨四首

    片片红梅落,纤纤绿草生。
    无端夜来雨,又碍出门行。

    春阴易成雨,客病不禁寒。
    又与梅花别,无因一倚栏。

    胸怀阮步兵,诗句谢宣城。
    今夕俱参透,焚香听雨声。

    疏点空阶雨,长明古殿灯。
    庐山岑寂夜,我是定中僧。

  • 大风登城书雨

    风从北来不可当,街中横吹人马僵。
    西家女儿午未妆,帐底炉红愁下床。
    东家唤客宴画堂,两行玉指调丝簧。
    锦绣四合如垣墙,微风不动金猊香。
    我独登城望大荒,勇欲为国平河湟。
    才疏志大不自量,西家东家笑我狂。

  • 登赏心亭

    蜀栈秦关岁月遒,今年乘兴却东游。
    全家稳下黄牛峡,半醉来寻白鹭洲。
    黯黯江云瓜步雨,萧萧木叶石城秋。
    孤臣老抱忧时意,欲请迁都涕已流。

  • 梅花绝句

    当年走马锦城西,曾为梅花醉似泥。
    二十里中香不断,青羊宫到浣花溪。

  • 采桑子·宝钗楼上妆梳晚

    宝钗楼上妆梳晚,懒上秋千。闲拨沉烟。金缕衣宽睡髻偏。
    鳞鸿不寄辽东信,又是经年。弹泪花前。愁入春风十四弦。

  • 七月十九日大风雨雷电

    雷车动地电火明,急雨遂作盆盎倾。
    强弩夹射马陵道,屋瓦大震昆阳城。
    岂独鱼虾空际落,真成盖屐舍中行。
    明朝雨止寻幽梦,尚听飞涛溅瀑声。

  • 听雨

    老态龙钟疾未平,更堪俗事败幽情。
    纱幮笛簟差堪乐,且听萧萧暮雨声。

  • 浪淘沙·丹阳浮玉亭席上作

    绿树暗长亭,几把离尊。阳关常恨不堪闻。何况今朝秋色里,身是行人。
    清泪浥罗巾,各自消魂。一江离恨恰平分。安得千寻横铁锁,截断烟津?

  • 示儿子

    禄食无功我自知,汝曹何以报明时?
    为农为士亦奚异,事国事亲惟不欺。
    道在六经宁有尽,躬耕百亩可无饥。
    最亲切处今相付,熟读周公七月诗。

  • 醉歌

    百骑河滩猎盛秋,至今血渍短貂裘。
    谁知老卧江湖上,犹枕当年虎髑髅。

  • 鹧鸪天·家住苍烟落照间

    家住苍烟落照间,丝毫尘事不相关。斟残玉瀣行穿竹,卷罢《黄庭》卧看山。
    贪啸傲,任衰残,不妨随处一开颜。元知造物心肠别,老却英雄似等闲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