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文大全

形式:
杂剧 文言文
  • 闲咏二绝

    落花天气半晴阴,好去寻芳傍碧林。
    是物含情知爱惜,莺声声里唤春深。

    桃花水到报平渠,喜动新流见跃鱼。
    一枕羲皇午梦后,数行小试右军书。

  • 西子妆·蛾蕊颦深

    蛾蕊颦深,翠茵蹴浅,暗省韶光迟暮。断无情种不能痴,替消魂、乱红多处。飘零信苦。只逐水、沾泥太误。送春归、费粉娥心眼,低徊香土。
    娇随步。著意怜花,又怕花欲妒。莫辞身化作微云,傍落英、已歌犹驻。哀筝似诉。最肠断、红楼前度。恋寒枝、昨梦惊残怨宇。

  • 压岁钱

    百十钱穿彩线长,分来再枕自收藏。
    商量爆竹谈箫价,添得娇儿一夜忙。

  • 晚望

    独立空庭日没西,归鸦风急翼难齐。
    故园小阁疏篱外,乌桕梢头各早栖。

  • 夜飞鹊·香港秋眺怀公度

    沧波放愁地,游棹轻回。风叶乱点行杯。惊秋客枕酒醒后,登临尘眼重开。蛮烟荡无霁,飐天香花木,海气楼台。冰夷漫舞,唤痴龙、直视蓬莱。
    多少红桑如拱,筹笔问何年,真割珠厓。不信秋江睡稳,掣鲸身手,终古徘徊。大旗落日,照千山、劫墨成灰。又西风鹤唳,惊笳夜引,百折涛来。

  • 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

    雁湫之瀑烟苍苍,中条之瀑雷硠硠,匡庐之瀑浩浩如河江。
    惟有天台之瀑不奇在瀑奇石梁,如人侧卧一肱张。
    力能撑开八万四千丈,放出青霄九道银河霜。
    我来正值连朝雨,两崖逼束风愈怒。
    松涛一涌千万重,奔泉冲夺游人路。
    重冈四合如重城,震电万车争殷辚。
    山头草木思他徙,但有虎啸苍龙吟。
    须臾雨尽月华湿,月瀑更较雨瀑谧。
    千山万山惟一音,耳畔众响皆休息。
    静中疑是曲江涛,此则云垂彼海立。
    我曾观潮更观瀑,浩气胸中两仪塞。
    不以目视以耳听,斋心三日钧天瑟。
    造物贶我良不悭,所至江山纵奇特。
    山僧掉头笑休道,雨瀑月瀑那如冰瀑妙。
    破玉裂琼凝不流,黑光中线空明窈。
    层冰积压忽一摧,天崩地坼空晴昊。
    前冰已裂后冰乘,一日玉山百颓倒。
    是时樵牧无声游屐绝,老僧扶杖穷幽讨。
    山中胜不传山外,武陵难向渔郎道。
    语罢月落山茫茫,但觉石梁之下烟苍苍、雷硠硠,挟以风雨浩浩如河江。

  • 对月寓怀

    时逢三五便团圆,满把晴光护玉栏。
    天上一轮才捧出,人间万姓仰头看。

  • 高邮雨泊

    寒雨秦邮夜泊船,南湖新涨水连天。
    风流不见秦淮海,寂寞人间五百年。

  • 围炉夜话·以物喻理求名副实

      古人比父子为桥梓,比兄弟为花萼,比朋友为芝兰,敦伦者,当即物穷理也;今人称诸生曰秀才,称贡生曰明经,称举人曰孝廉,为士者,当顾名思义也。

  • 永遇乐·舟中感旧

    无恙桃花,依然燕子,春景多别。前度刘郎,重来江令,往事何堪说。逝水残阳,龙归剑杳,多少英雄泪血。千古恨、河山如许,豪华一瞬抛撇。
    白玉楼前,黄金台畔,夜夜只留明月。休笑垂杨,而今金尽,秾李还消歇。世事流云,人生飞絮,都付断猿悲咽。西山在、愁容惨黛,如共人凄切。

  • 金缕曲·丙午生日自寿

    马齿加长矣。向天公、投笺试问,生余何意?不信懒残分芋后,富贵如斯而已。惶愧杀、男儿坠地。三十成名身已老,况悠悠、此日还如寄。惊伏枥,壮心起。
    直须姑妄言之耳,会遭逢、致君事了,拂衣归里。手散黄金歌舞就,购尽异书名士。累公等、他年谥议。班范文章虞褚笔,为微臣、奉敕书碑记。槐影落,酒醒未。

  • 减兰·夜泊采石

    一肩行李,依旧租船来咏史。四顾无人,君忆玄晖我忆君。
    江山如此,博得青莲心肯死。怀古悠然,雁叫芦花水拍天。

  • 狼子野心

      沧州一带滨海煮盐之地,谓之灶泡。袤延数百里,并斥卤不可耕种,荒草粘天,略如塞外,故狼多窟穴于其中。捕之者掘地为井,深数尺,广三四尺,以板覆其上,中凿圆孔如盂大,略如枷状。人蹲井中,携犬子或豚子,击使嗥叫。狼闻声而至,必以足探孔中攫之。人即握其足立起,肩以归。狼隔一板,爪牙无所施其利也。然或遇其群行,则亦能搏噬。故见人则以喙据地嗥,众狼毕集,若号令然,亦颇为行客道途患。有富室偶得二小狼,与家犬杂畜,亦与犬相安。稍长,亦颇驯,竟忘其为狼。一日,昼寝厅室,闻群犬呜呜作怒声,惊起周视无一人。再就枕将寝,犬又如前,乃伪睡以俟。则二狼伺其未觉,将啮其喉,犬阻之不使前也。乃杀而取其革。此事从侄虞惇言。狼子野心,信不诬哉!然野心不过遁逸耳。阳为亲昵,而阴怀不测,更不止于野心矣。兽不足道,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?

  • 内人生日

    潦倒邱园二十秋,亲炊葵藿慰余愁。
    绝无暇日临青镜,频过凶年到白头。
    海气荒凉门有燕,溪光摇荡屋如舟。
    不能沽酒持相祝,依旧归来向尔谋。

  • 出嘉峪关感赋

    严关百尺界天西,万里征人驻马蹄。
    飞阁遥连秦树直,缭垣斜压陇云低。
    天山巉削摩肩立,瀚海苍茫入望迷。
    谁道崤函千古险?回看只见一丸泥。

  • 江上望青山忆旧

    扬子秋残暮雨时,笛声雁影共迷离。
    重来三月青山道,一片风帆万柳丝。

  • 李斯论

      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,是不然。秦之乱天下之法,无待于李斯,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。

      当秦之中叶,孝公即位,得商鞅任之。商鞅教孝公燔《诗》、《书》,明法令,设告坐之过,而禁游宦之民。因秦国地形便利,用其法,富强数世,兼并诸侯,迄至始皇。始皇之时,一用商鞅成法而已。虽李斯助之,言其便利,益成秦乱,然使李斯不言其便,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。何也?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,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。

      斯逆探始皇、二世之心,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。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,而为商鞅之学;扫去三代先王仁政,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,焚《诗》、《书》,禁学士,灭三代法而尚督责,斯非行其学也,趋时而已。设所遭值非始皇、二世,斯之术将不出于此,非为仁也,亦以趋时而已。

      君子之仕也,进不隐贤;小人之仕也,无论所学识非也,即有学识甚当,见其君国行事,悖谬无义,疾首嚬蹙于私家之居,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,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,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,而不吾罪也;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,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。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,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,而以富贵之谋,贻天下之乱,固有终身安享荣乐,祸遗后人,而彼宴然无与者矣。嗟乎!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。其天之诛恶人,亦有时而信也邪!《易》曰:“眇能视,跛能履;履虎尾,咥人凶。”其能视且履者幸也,而卒于凶者,益其自取邪!

      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,未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。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,虽间有得失,而大体得治世之要。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,不亦远乎?行其学而害秦者,商鞅也;舍其学而害秦者,李斯也。商君禁游宦,而李斯谏逐客,其始之不同术也,而卒出于同者,岂其本志哉!宋之世,王介甫以平生所学,建熙宁新法,其后章惇、曾布、张商英、蔡京之伦。曷尝学介甫之学耶?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,与李斯事颇相类。夫世言法术之学足亡人国,固也。

      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,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,其为人尤可畏哉!尤可畏哉!

  • 崖门谒三忠祠

    山木萧萧风又吹,两崖波浪至今悲。
    一声望帝啼荒殿,十载愁人来古祠。
    海水有门分上下,江山无地限华夷。
    停舟我亦艰难日,畏向苍苔读旧碑。

  • 红桥游记

      出镇淮门,循小秦淮折而北,陂岸起伏多态,竹木蓊郁,清流映带。人家多因水为园亭树石,溪塘幽窃而明瑟,颇尽四时之美。拿小艇,循河西北行,林木尽处,有桥宛然,如垂虹下饮于涧;又如丽人靓妆袨服,流照明镜中,所谓红桥也。

      游人登平山堂,率至法海寺,舍舟而陆径,必出红桥下。桥四面触皆人家荷塘。六七月间,菡萏作花,香闻数里,青帘白舫,络绎如织,良谓胜游矣。予数往来北郭,必过红桥,顾而乐之。

      登桥四望,忽复徘徊感叹。当哀乐之交乘于中,往往不能自喻其故。王谢冶城之语,景晏牛山之悲,今之视昔,亦有怨耶!壬寅季夏之望,与箨庵、茶村、伯玑诸子,倚歌而和之。箨庵继成一章,予以属和。

      嗟乎!丝竹陶写,何必中年;山水清音,自成佳话,予与诸子聚散不恒,良会未易遘,而红桥之名,或反因诸子而得传于后世,增怀古凭吊者之徘徊感叹如予今日,未可知者。

  • 菩萨蛮·惜春春去惊新燠

    惜春春去惊新燠,粉融轻汗红绵扑。妆罢只思眠,江南四月天。
    绿阴帘半揭,此景清幽绝。行度竹林风,单衫杏子红。